打印

诗巫历史文化遗产,百年老清真寺奥卡汀清真寺(Masjid Al Qadim),於9月7日诗巫潮州公会一行11人,在主席甲必丹舒玉麒的带领下,到访参观并聆听讲解及参观历史文物。

工作人员在历史图片展讲解其历史发展

一行人,男女成员除了衣庄整齐,穿长裤外,女性成员佩戴头巾遮住头发、遵守其衣著规定,前往这座位於本市市中心、甘榜惹蒲路具有160年历史的古老清真寺。

参访时,由主办单位安排专人现场讲解,向该会成员分享清真寺的悠久历史,介绍这座古老建筑物的艺术构造。

展現伊斯蘭藝術魅力

主席舒玉麒表示,该会同仁有幸欣赏到这座古老建筑的艺术构造,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伊斯兰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重的底蕴。

他说,这些艺术成就不仅是宗教表达的载体,更是人类超文明共同的现宝,身历其中,让人感到有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砂歷史最悠久清眞寺

根据有关人员的讲解,AL-QADIM清真寺是砂拉越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830年前後,由一位来自印尼苏门答腊的伊斯兰传教士ABDUL SALAM MINANGKABAU与本地马来居民携手共同建造。

最初是使用盐木作为梁柱,屋顶覆盖亚答棕榈叶。目前的建筑是经过多次修缮後,於2016年完成修复的现代版本。

列爲砂文化遺產建築

2012年,AI-QADIM 清真寺被砂拉越政府列为文化遗产建筑,成为诗巫伊斯兰社区的象徵和诗巫旅游地标。

主席甲必丹舒玉麒说,该会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伊斯兰文化及其信仰精神,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启发,通过开放的对话,得以打破隔阂,消除误解。

他表示,这样的交流,为本市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社群体之间,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让我们互相理解,共同建设一个善友爱、包容、互相尊重的多元种族与宗教大家庭。

“作为当天首个参观AL-QADIM清真寺的华人社团组织,我们深感荣幸,希望今天的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有更多华社组织或其他宗教团体,能自动自发参与类似的开放日活动,或者也可邀请各穆斯林朋友,参加华社的一些节日,或宗教活动,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与路跨宗教的对话交流活动。”

“让我们携手努力,打造诗巫成为多元文化与宗教共融的和平之城,诗巫的明天更加美好。”

另外,据AI-QADIM清真寺表示,开放清真寺计划,是与伊斯兰旅游中心和砂拉越Hidayah中心基金会合作下促成的。

希望透过此计划,让到访者了解该清真寺的历史及美丽,还有其建筑及伊斯兰教的知识。除此之外,该计划还可以透过伊斯兰建筑和遗产,加强种族间关系。

诗巫潮州公会一行人参访奥卡汀清真寺时影。左4及5为主席甲必丹舒玉麒及顾问李艾庠

奥卡汀清真寺外观

拥164年历史,奧卡汀清真寺最古老

诗巫这座拥有164年历史的奥卡汀清真寺(Masjid Al Qadim),是本区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由来自印尼苏门答腊的学者哈志沙兰米南加保(Tuan Haji Salam Minangkabau),於1861年在诗巫甘榜艾蒲穆斯林社区的协助下,在诗巫传教时建造的。

它最先设立在今日刘钦侯路的伊干江边,在那里,过去也有许多穆斯林的坟墓。後来由於受到各种天然因素,而迁至今日清真寺的对面对点。

搬遷兩次保存完好

记忆所及,当年还有一座木桥通向清真寺。最後,它来到现址,在这里也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了。就是说,奥上汀清真寺搬迁了两次。

这座清真寺可说是诗巫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也是砂拉越唯一一座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清真寺。因此,多年前,在南甲区立法议员、砂拉越教育、创新及人力发展部副部长安华拉拜依的争取下,获得砂拉越政府颁布为历史文化遗产,获得保存其原来建造的模式和材质。

据一名监督修复工程的清真寺负责人苏哈迪表示,修复工程於2016年期间动工,不巧遇到不可预测的事故,被迫拖延了多年,直至年前才正式完成。

有关修复工作包括地板、屋顶、墙壁、宣礼塔、安装仿先知清真寺大门,另加空调等。

伊斯兰福利信托委员会(LAKIS)诗巫分会启动捐赠计划,向私人界募捐。

这座古老的清真寺从屋顶、窗户和柱子结构的设计来看,具有过去奴沙登加拉马来社区房屋的几种建筑特徵。

與印德馬大清真寺相似

它的建筑线条,甚至与印尼最古老的清真寺德马大清真寺(Demak Great Mosque)的设计相当相似,後者据信建於1466年左右。

两座清真寺相似之处在於‘四根柱子’(也是清真寺的主要支柱),以及屋顶的设计。这些柱子都是巨大的咸木,非常坚固,至今仍然完好无多大损腐。

中區主要旅遊地標之一

伊斯兰福利信托委员会(LAKIS)诗巫分会主席安华拉拜依医生表示,这座清真寺的存在,是诗巫穆斯林的骄傲象徵,也是砂拉越中区主要旅游地标之一。这座古迹,也成为伊斯兰教在诗巫存在的象徵。

由於回教徒都是面向圣城麦加朝拜,而且当年都是根据太阳西照建设清真寺,不免有所偏离,因此奥卡汀清真寺膜拜地面的地毯,排设倾斜一点,就是这个原因。

谈到修复和仿古材质,都是人工雕琢而来。全部依据回教依斯兰的要求,由印尼爪哇(Java)中北部的一座沿海城市哲帕拉(Jepara)的工匠设计和制作。

哲帕拉的回教工匠,是以几何和风格化的花卉图案做为清真寺的木雕设计,不论是窗、门、顶部的图案和花纹,皆由他们设计好运输而来。

哲帕拉的传统穆斯林工艺,以其精湛的木雕技艺闻名於世。受伊斯兰教义禁止描绘生灵的影响,当地匠人将创作焦点,集中於几何与风格化花卉图案。

爪哇的一座著名蒙汀甘清真寺(Mantingan Mosque),将历更遗迹中的艺术珍品,生动展现了这种以交错线条、莲花及树木元素为代表的雕刻艺术,这些图案蕴含著生育与繁荣等美好寓意。

源自战略港口的悠久传统,使哲帕拉荣获“世界雕刻中心”美誉,成为国际雕花木制品出口重镇。

哲帕拉穆斯林雕刻核心特徵,植物与几何主题,遵循伊斯兰教禁止描绘生灵的戒律,匠人运用叶片花卉等植物形态、交错线条与几何图形构建繁复设计。

它的象徵意义,是图案不仅具装饰性,更蕴含哲学深意,交错线条象徵伊斯兰文化影响,植物纹样喻示繁菜昌盛。
其世代传承的技艺,在蒙汀甘清真寺的原始石雕板上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