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由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和中国暨南大学联合倡立的《婆罗洲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理事会已经原则上,决定於明年在印尼加里曼丹坤甸的共同希望语言学院举行。

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暂定於明年5月间,在坤甸共同语言学院院址举行。

配合这项国际研讨会,参与各单位也将受邀共同拜访和参观坤甸和三口洋各地景区。同时,罗方伯纪念碑和兰芳公馆将是参访重点。

主办方希望届时来自各地学术人员汇聚坤甸,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将派出多人参与,共裏盛举。

此次西加之行率先参访了数个地点,包括罗芳伯纪念园、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西加孔教华社总会,也即是坤甸的华总。

蘭芳公館紀念羅芳伯

“兰芳公馆”不是兰芳共和国,虽然与共和国有关连,然而後人设立这座公馆,主要还是为纪念这位曾建立起共和国的重要人物—罗芳伯。

兰芳共和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存在於西婆罗洲(今印尼西加里曼丹,三口洋与坤甸之间)的客家移民组织,由罗芳伯於1777年建立,直至1884年。

这是个18世纪,西婆罗洲的各苏丹国进口大量华人苦力到南洋挖掘金矿与锡矿为背景下的中国劳工涌入三发一带,积极展开挖金,铸金工作。

罗芳伯的事业和他们创立的共和国背景下的许多场景,许多历史事迹都已摆在我们面,大家都耳熟能详.砂拉越石隆门和刘善邦的事迹,也是华人海外铸金故事的延续。

来到三口洋和坤甸,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兰芳公馆看看。

东万律Mandor,是兰芳园和兰芳公馆的所在地点。这个地点虽说是三口洋和坤甸的半途,不过,它却是另一条支路。

只要记得Mandor这个小镇,就已确保能够找到兰芳园。

羅芳伯長眠蘭芳園

东万律,是海外华人先贤罗芳伯的墓葬所在地。2018年3月24日,当地在此举办纪念罗芳伯诞辰280周年暨兰芳园开园的重大日子。

“兰芳公馆”则是庙宇兼当年罗芳伯官邸模式的公司屋或公署,许多罗芳伯肖像,後期关於这个地点的一些图片、旗帜、修建捐款人徵信录等。

单单到此一睹罗芳伯之墓及对他的纪念公馆,便已达到此行的目的。

对於先人的奋斗精神和成就,就已是後人的模范。

在罗芳伯墓前瞻仰,踏足在前人谋生和挣扎求生的土地上,缅怀他们走过的足迹,不禁让後人肃然起敬。他们的远离家乡,千辛万苦,在蛮荒大地上开创了一番事业。

这种精神和远大的抱负,做为後来者,能够给予我们多大的启发和鼓舞,让我们拨开遮在眼前的障眼布,豁然开悟。

印尼遷都挑戰艱巨

印尼新行政首都,努山塔拉建设仍遥远。

印尼新行政首都,坐落在加里曼丹的努山塔拉(Nusantara),其规划和建设,的确是项国际性发展宏图。

由於地点命名努山塔拉,也自然成为新行政之都的名称。

处在一片四周皆未开发之地的森林区,说是更容易发展,实际上,需要具备更多的毅力和决心,才有办法完成这项宏图大计。

这个城市建设之路不好走,大量资金需要投入,许多发展需要同步展开,例如行政首都外围的民居和商业区,目前看过去几乎没有多大动静,仍停留在农村面貌。

首都图内的建设刚起步,数十栋大大小小的总统府,联邦政府办公大楼,公务员住宅区,医院基本上都已准备就绪,不过,距离可以让一国之都在这里办公和推展国事,似乎还不是时候。

据称,在规划的6600公顷核心政府区中,目前只有800公顷土地已经开发或准备建设。

官方预算显示,2024年43兆4000亿印尼盾(约112亿3800万令吉)的拨款将在2026年骤减至6兆3000亿印尼盾(约16亿2500万令吉)。

目前,努山塔拉仅有约1000名市政官员和数百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和医务人员在此居住,与当前首都雅加达1200万居民形成鲜明对比,也远低於2045年达到200万居民的目标。20年之间,可能出现很大的区别,就看当局的态度了

一些政府雇员也对迁往这座距雅加达约1200公里、尚未完成的“丛林城市”存有顾虑。

外国游人或许少一点,加里曼丹本身的居民,显然对这座城市的建设是抱持欢欣和期待的。当局也准备了无燃油环保小巴士车,免费载送参观者进入建设区远观。

國際機場利輕快鐵

行程匆匆,没有去看看国际机场落址那里,或许发展如何。看到一则报导指出,印尼交通部已在2024年七间测试新国际机场的适航性,这座机场距离努山塔拉23公里,与另一城市巴里巴板(Balikpapan) 120公里之遥。

它的测试结果如何,没有任何消息,外界一无所知。

新国际机场与行政中心连结的枢纽—自动火车服务,报导称。在测试後,当局认为中国的这款电动车未达到所要求的规格,未具备自动驾驶轻快铁 (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ART)的紧急自动操作要求。

有关轻快铁原计划分布在新首都行政中心的东、西两侧,每辆轻快铁拥双车厢,各车厢可运送高达324人,时速为40公里,也提高至70公里。

基於未达到自动驾驶的各方面要求,印尼当局据称已要求中国供应商将这款电动火车运走。後续如何,外人一无所知。

與砂拉越一界之隔

砂拉越与加里曼丹可以说只有一个边界线距离。

在成邦江附近的拉招,是泛婆罗洲双程大道的一个站点。由那里,长久以来都有来县界外一边的印尼居民,携带果子到这一边小镇贩售,P见两地之间距离之近。

而石隆门附近的边境小市集“西里京”(Serikin),更早已是两地居民周末聚集的小商场,吸引许多人老远赶到边界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和食物。

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如果以直线来计算,距离拉让江上游的加帛,也不过干馀公里。

努山塔拉早日建成,也是婆罗洲人民期待的事。毕竟都说了那麽久,它的成长,必然也将牵动整个婆罗洲的发展。

《共同希望語言學院》華文教育推手

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创办於2015年,至今(2025年)刚好10年。

10年虽不算长,走来却不易。尤其是透过基金会和董事部同仁的努力不懈,成就了今天的初具规模。

据董事长陈慧珍表示,她们获得了中国方面的协助,提供了良好的教师人才,配合以本地年轻一代的支援,学院至今拥有400-500名学生。

这些学生是自费的,也获得安排赴中国接受进一步的华文、华语教育。

据该学院的讯息介绍,坤甸共同希望教育基金会於2011年2月25日在印尼坤甸市注册成立。

基金会的宗旨是:成为一个致力为印尼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公益和人道主义领域积极奉献的基金会。

其使命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年轻一代、搭建桥梁,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从而实现和谐共处、为社会各阶层民众提供教育机会。

怀揣著这样的宗旨和目标,在陈慧珍董事长带头捐助以及一些热心教育人士的支持下,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得以建立。

初期,陈慧珍董事长持续提供了学院的运营资金,并增建了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直至学院实现收支平衡。自2023年起,也开始为贫困学生提供免息贷学金,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学生实现上大学的愿望。

坤甸共同希望教育基金会自成立以来,基於西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情况相对落後的状况,努力争取在坤甸创办一个以培养华语专业化人才为主的高等学院。

西加省是印尼华人占人口比例最多的地区,华人社区比较集中,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著中华民族文化精华。

由於西加华人社区华族方言(潮洲话、客家话)通行,力当地的青年子弟学好华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加地区华文教育基础比较好,华族学习华语的热情也从未间断,尤其印尼改革开放後政府推行多元化政策,华教得以复兴。

在中国经济神速发展和印中两国近年日益密切交往合作的情况下,需要大批的华语人才,历史和现实的状况都说明西加地区拥有发展华教的巨大潜力,在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来临的时刻,不仅有希望将西加的华文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且有希望成为整个印尼培养华语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

通过正规化、学历化、专业化的高等教育,培养西加地区的各族青年子弟成为优秀的华语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为印中友好往来、为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经过基金会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於在2015年9月10日得到了印尼科研、技术与高等教育部部长正式批准的办学准证。是目前印尼唯一拥有2个中文专业的高等院校。

学院印尼文名称:共同希望语言学院/Sekolah Tinggi Bahasa Harapan Bersama

目前除了建校地皮6000平方米和初期建校基金由基金会辅导主席陈慧珍提供外,要建成一所设备完善的学院,还需要不菲的经费。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坤甸共同希望语言学院也努力争取和中国高校的合作,并尽力为学生争取在大三阶段到中国深造的留学奖学金。

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创办至今(2025)刚好10年,他们刚在8月31日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

这间学院简单的说,是由一个基金会负责筹划,一位管理学院运作的董事长陈慧珍。学院是在中国方面的协助和配合下,派出老师协助当地教师阵容。学院院长陈财财曾在中国暨南大学接受教育。

年长的一辈,由於多年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华文,因此居多无法流利的运用华文和以华语与外人沟通。他们仍然多以客家话和潮州话做为应用语言。

不过,在年轻一辈近年来大量获取华文教育的机会下,可以看到华文和华语的运用开始普遍起来。

希望这间华文语言学院,在历史关键时刻的洪流中,适时扮演推手的角色。

西加孔教華社總會,坤甸的華總

西加孔教华社总会是一个独立、非政治性、非营利法定机构,由多家华社基金会或宗亲会联合组成。

这个总会类马来西亚各地成立的华团或华总,一个在地方上代表华社的总会。

这个总会只是在西加里曼丹,坤甸创设,不属於任何联会或属会,是一个独立性团体。

其宗旨在於整合各宗亲会与综合性华社组织的愿景与使命,积极推动社会公益,使各项公益事业成为凝聚不同宗族团体、促进多元一体的桥梁,发掘潜能,造福整个西加里曼丹社会。

西加孔教華社總會成立背景

西加孔教华社总会於1966年3月19日依《创会公证书》第42号正式成立,由公证人 Mochamad Damiri,SH办理。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该会顺应时代需求不断进步。创会的发起人为热心社会人士,尤为关怀坤甸市及周边地区居民在安葬事宜上的需求。

自创立以来、该会主要致力於坤甸市的公墓管理与事务,继而拓展至更广泛的社会服务、尤其为华社提供殡葬协助。

随著时间推移,他们亦积极响应政府的融合政策,协助促进华族与印尼各群的融合,加强国家团结。此外,该会也曾协助办理 SBKRI(印尼国籍证明),以维护华人群体的合法权益。

西加孔教华社总会的社会公益涵盖多方面,包括赈济西加里曼丹及印尼其他地区的自然灾害受害者(如亚齐、苏曼达拉、日惹等灾区)。

在文化方面,该会长期举办华人传统节庆,以传承华人社会的文化与礼俗,促进当下与未来的和谐共处。

主要工作领域包括,宗教事务、社会事务、人道关怀。

总会的愿景:团结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他们的使命:使该会更有益於内部各基金会/社团,促进平等与公平。加强社会团结,呼吁各界领袖及社团合作,营造合作精神。提升华社参与国家与社会生活的意识。维护全民权益,与地方政府建立夥伴关系,将总会打造为各基金会的资讯与沟通中心。强化组织管理。提高信誉与专业度。

西加孔教华社总会为非营利机构,无固定收入,资金主要来自社会赞达、各团体、政府以及临时性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