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诗巫沙濂第三坡大王公公庙於本月23日(星期日)上午11时顺利举办一年一度的大王公公千秋宝诞暨创庙112周年纪念庆典。

張慶信:促進和諧,宗教傳達真理聚人心

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兼都东区立法议员拿督斯里张庆信太平局绅表示,庙字除了提供心灵安慰,也是凝聚社区的重要平台。

他说,大家怀著虔诚之心来到庙里,不只是为了祈求平安顺遂,更是在提醒自己行善积德和存好心。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如果我们都能将这些信仰价值落实在日常生活与家庭之中,我们的社会也会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他指出,宗教肩负传达真理及凝聚人心的使命,是连结人民,促进和谐的桥梁,更是打造团结和谐的平台。

他於诗巫沙濂第三坡大王公公庙创庙112周年暨一年一度大王公公千秋宝诞庆典上说,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宗教不仅是信仰归展,更是一种价值引导,教导人们彼此尊重与包容。唯有以开明态度接纳不同宗教与信仰,才能消弭隔阂,汇聚力量,使国家在包容中稳步前行,迈向真正的欣欣向荣。

回望112年这段旅程,他说,大王公庙不断优化与发展,逐步成长力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社区团结与和谐的重要平台。

詩巫標誌性地標之

“我很敬佩诗巫沙濂第三坡大王公庙拥有逾百年历史,也希望大家能善加利用自身珍贵文化资产,保存并活化历史,进而将其发展为独特亮点,吸引更多人前来参观,成为诗巫兼具建筑与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地标之一。”

张庆信认为,该庙可考虑设立“历史墙”或“文化走廊”,将百余年发展历程完整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协助这里的旅游业,也能为学术界提供珍贵研究资源。唐 《陋室铭》有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王公公庙人才辈出,能屹立百馀年,全靠一代又一代理事、义工和善信默默守护。

他指出,2026马来西亚旅游年即将到来,这是我们向世界展示马来西亚魅力的重要时刻,邀请全世界的朋友来到我国,体验我们独有的文化色彩、美食魅力与热带风光。

馬來西亞最動人名片

张庆信称,无论是砂拉越壮丽的雨林、各族传统节庆的缤纷气氛、或是充满华族民间信仰魅力的庙宇等,还是我们“来了就是朋友”的真诚热情,都是马来西亚最动人的名片。

他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成为马来西亚最好的推广者。无论是在社区、活动里,或是与外地朋友交流时,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分享马来西亚的美。同时,我们也要以最真诚、最友善的待客之道欢迎每一位到访的旅客,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与温暖。

他指出,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最好的马来西亚呈现给世界,藉此提升我们国家的经济、旅游竞争力,以及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形象。让更多人看到,一个多元、和谐、友善又充满活力的马来西亚,已经准备好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张庆信未克出席,而由其部门副秘书长蔡春华代读其讲

鄧水茗:薪火相傳,擴建美化大王公公廟

沙濂第三坡大王公公庙主席邓水茗表示,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但我们的信仰与文化传承却永不能断。

“正因这份使命,本庙决定展开意义深远的扩建与美化工程,总预算高达1500万令吉。这笔资金将用於兴建全新的礼堂、牌楼以及最具艺术价值的庙宇装饰与雕刻工程。”

他於今午该庙创庙112周年暨大王公公千秋宝诞仪式上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庙特别邀请来自中国的专业艺术团队亲自设计与雕刻,务求将庙宇艺术提升至文化与美学兼备的新高度。

帶動詩巫經濟發展

他形容,这不仅是一项建设工程,更是一份文化的延续、一股信仰的力量,也是一项将带动诗巫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计划。

“未来,我们希望本庙能够获批成为诗巫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成为海内外游客「必打卡」的圣地。”

他指出,这将为当地旅游业、商界以及文化推广带来新的动力,并让更多人认识诗巫、走进诗巫、爱上诗巫。

“在此,我们也要特别感谢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兼都东区立法议员拿督斯里张庆信太平局绅。在他的协助下,本庙成功向砂拉越政府非伊斯兰宗教单位(UNIFOR)申请拨款,至今共获得310万令吉的宝贵支持。”

邓水茗表示,这不仅是对该庙建设的助力,更是对中华文化与信仰传承的肯定。

“我们同时也感恩商界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大家慷慨解囊、群策群力,使本庙扩建与发展得以顺利进行。这份力量,是我们共同的荣耀,也是社区团结的象徵。让我们的信仰建筑继续发亮、让中华文化在诗巫世代传承、永续不息。让我们携手努力,让信念化为力量,让大王公公的庇佑照耀诗巫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这一代人的投入,成为後代子孙引以为傲的文化基石。

对於该庙创庙112周年庆,他说,百馀年来,该庙香火鼎盛、信众云集,不仅成为地方信仰的核心,更是凝家乡情、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像徵。

劉強燕:神廟是華社精神寄託,尊重多元信仰社會更和諧

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兼南兰区国会议员刘强燕认为,沙廉大王公公庙多年来香火鼎盛,是诗巫历史与地方文化的重要象征。宝诞庆典不仅是一场宗教祭祀,更是一项将社区与文化紧密连结的传统活动,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参与,延续着忠义、仁爱、护民、济世等美德。

“对我们华人来说,神庙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祖辈们。早年由于各种条件的不足,人们常生病及面对种种生活上的困难。人生地不熟的不安感也使人们内心更加焦虑。因此,一旦安家落户,生活稳定后,就建起小庙。”

刘强燕不克出席沙廉第三坡大王公公庙创庙112周年暨大王公公千秋宝诞庆典,其讲稿改由周俊毅代读。

认识文化的根更有自信

刘强燕称,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能继续在在马来西亚、砂拉越或在诗巫发光发热,靠的正是大家的坚持和传承,让年轻一代得以认识自己的根、自己的文化,从而在多元社会中更有自信地走向世界。

“一个地方是否繁荣,不只是看建设与经济的发展,更要看社区的温度与凝聚力。沙廉大王公公庙作为地方信仰中心,长期以来团结乡亲、关怀弱势、推动文化活动,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诗巫的社会资本。”

她说,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个多元文化信仰国家,拥有各种宗教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每一个信仰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使社会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