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3日晚上7时30分,诗巫乡村议会署理主席黄振渊率领县议员一行莅访本会,与本会会长严学德及理事们进行友好交流。 交流会上,双方聚焦诗巫的发展以及当下青年对公务员职业认知不足、就业选择困惑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度探讨。
过程中,双方结合各自经验提出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与会人员均感受益匪浅。 期待未来能与诗巫乡村议会深化合作,携手为诗巫的发展贡献力量。
诗巫乡村议会署理主席 县议员黄振渊分享建议
黃振淵:守護華文教育,設獎助學金激勵學生
诗巫乡村议会署理主席黄振渊日前与诗巫省华团会长严学德及理事们进行交流会,双方就华社发展、华文教育及医疗人才培养等课题交换意见。
他呼吁华团持续发挥桥梁与凝聚力量的作用,团结社群,共同推动政策改革。
他表示,华团作为华社的最高代表平台,一直是精神支柱与集体力量的象征。面对时代变迁与政局演变,他认为华团应更积极地引领社会转型,尤其是在制度建设与教育改革两大关键领域。
一、从“选票力量”走向“制度影响力”
他指,虽然团结政府中华裔议员人数创下新高,行动党也成为最大执政党,但华社整体仍普遍感到“被边缘化”。
他形容:“更换驾驶员,并不等于更换整辆车。如果体制内缺乏华人代表,再多理想也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他认为,部分族群在公务体系中已形成较完善的晋升生态,而华裔青年对体制却显得陌生,也较少把公务员视职业目标。
鼓勵選修公共管理
为此,他建议华团可与本地大学如马大、理大等合作,设立专项奖学金与实习计划,鼓励华裔学生选修公共管理及政策研究课程。
“我们可以考虑与理科大学、马大等设有政策研究与公共管理学系的大专院校合作,由华团或华基政党利用各自资源设立专项奖学金或实习计划,鼓励学生修读相关课程。
同时,希望华团可以带动家长调整观念,别再一味追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传统热门职业,而是要把成公务员或政策研究人员,也视为子女的荣耀之路。”“家长也该转变观念,把公务员视为一种荣耀的职业,它不只是稳定,更能影响国家未来。”
建議每年辦輔導講座
此外,他建议每年举办“如何申请成为公务员”的辅导讲座,邀请资深公务员(包括华裔与非华裔)分享实际申请流程、考试制度及职业发展经验。
“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公务体系,也能打破误解,让更多人愿意进入体制内,为国家服务。”
他同时呼吁团结政府落实并扩展“马来西亚未来公务人才计划”(MyPublicServ),确保真正向各族群开放,为国家培养更多元化的行政决策人才。
二、STPM华文班人数创新低,华团应守护母语教育:
针对砂拉越STPM华文班学生人数锐减至仅约30人的现象,他表示强烈忧虑,形容这是一盏“华文教育传承的警讯红灯”。
他指出,1980年代全国中六华文班学生多达3000人,如今却不足300人。主因包括师资短缺、教学环境欠佳及家长观念保守。
他引述马大中文系前主任潘碧华博士的田野调查指出,一些国中甚至以储藏室力课堂,学生需席地而坐学习母语,情况令人心酸。
为此,他建议诗巫省华团设立“STPM华文班奖助学金”,例如每年给予修读华文的学生2000令吉助学金,并增设成绩奖励机制一一考获A者奖励1000令吉,B者500令吉,C者300令吉,以此鼓励学生选修并积极投入学习。
他透露,人联党都东支部已于7月率先启动STPM华文科奖励金计划,共有27名学生受惠,其中10人考获A等佳绩。
“我们要让学生和家长明白,选读华文不仅是文化使命,也有助于升学与就业前景。诗巫作为全国华教重镇,更应带头守护母语教育。”。
三、延续中医学历承认成果,培养更多回流医生:
在医疗教育方面,他回顾了诗巫省华团在2012年成功争取复旦与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我国政府承认的过程,称这是“华团在教育外交上的一大里程碑”。
“当年在会长陈发枝的带领下,华团代表团配合医药理事会展开实地评估,最终在2013年让两所顶尖大学的医学课程获得正式承认。”他说。
他指出,这一成果为马来西亚医学教育开辟了国际交流的新篇章,也让更多有志学医的学生能学成归国,回馈社会。
“截至2025年,已有数百名马来西亚学生通过复且与交大医学院毕业并回国执业,缓解了医疗人手短缺的问题。”
他呼吁华团继续扮演桥梁角色,与卫生部及医药理事会保持紧密联系,确保海外医学毕业生顺利注册、实习与深造;同时鼓励诗巫青年把握机会,投身医疗领域,为砂拉越医疗体系注入新血。
本会会长严学德分享建议
交流会友好进行中
由本会会长严学德(左)赠送诗巫省华团会讯【新里程】及【诗巫省华团手册】予诗巫乡村议会署理主席 县议员黄振渊(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