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华团活动幻灯片

全体嘉宾在晚宴上大合照 

“中国宁德市—马来西亚诗巫市画家联展·诗巫站”开幕在即,砂拉越宁德公会于8月12日晚假金囍楼举办欢迎宴接待接来自中国宁德市的画家朋友们。

錢進一:交流展意義重大,延續中馬文化傳承

武吉阿瑟区州议员钱进一表示,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艺术层面的互访,更是心与心的连接。

他指出,这次欢迎来自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的画家到访诗巫,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代表主办方的诚挚心意,也象征著中马两地文化传承的延续。

民族文化未被道忘

他出席昨晚由砂宁德公会举办的欢迎晚宴上表示,自己虽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第四代华裔,但身为华人、炎黄子孙,他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

“虽然是马来西亚公民,但中华民族的习俗与文化从未被遗忘,反而代代相传。这股文化传承的动力,也正是诗巫多年来各大公会积极推动的重要使命。”

他表示,大家常以‘崇山峻岭’形容中国的高山,以‘奔腾不息’赞颂黄河与长江的壮阔,以‘锦绣河山’描绘中国的美景。

“虽然中国景色与砂拉越诗巫的风貌不同,但诗巫同样拥有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例如被誉为‘母亲河’的拉让江,滋养著包括华人、马来人、马兰诺人、伊班人在内的26个民族。”

“虽然它没有黄河那般汹涌澎湃,却默默养育著我们的家园与世世代代的人民。

他指出,诗巫之美、砂拉越之美、马来西亚之美,源自多元文化、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这正是本地最动人的风景。

人情味乃詩巫特質

他希望宁德画家有机会亲身走访诗巫的景点,例如拥有逾千个摊位的中央市场,百年历史的大伯公庙,以及并列而立的天主教堂、回教堂等宗教建筑,感受多元共融的社会风貌。

“人情味是诗巫的特质,我们会用热情款待远方来客。”

他也鼓励远道而来的宾客们可以品尝诗巫特色美食,包括风味独特的乾盘面、光饼,以及马来人的椰浆饭和伊班族的竹筒鸡等,借由美食体验南洋华人的生活方式。

他希望这一次宁德和诗巫的艺术交流,不仅加深双方的情谊,更让大家在艺术与生活上都有满满收获。

楊榮輝:透過藝術牽引,詩巫寧德情誼更緊密

拉越宁德公会昨主席杨荣辉表示,这场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画家与诗巫画家交流展,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更是心灵的交流。

他在昨晚该会举办的欢迎宴上这麽表示,虽然诗巫与宁德相隔山海,但两地拥有共同的血脉、文化与情感,透过艺术的牵引,将使双方情谊更加紧密长久。

他欢迎来自宁德市的艺术家们,他们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诗巫,不仅带来了精美的画作,更带来了宁德的文化韵味与艺术气息。

“你们的到来,让我们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与深厚的文化纽带。

他相信,通过这次交流展,两地艺术家将有更多的灵感碰撞,更多的技艺切磋,也将开启更多未来合作的可能。

他希望大家在诗巫的每一天都能收获美好的回忆,无论是美食、风景,还是这里的人情味,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谢济光:越走越亲,诗巫宁德情同“走亲戚”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的画家代表谢济光表示,此行旨在加深宁德与诗巫之间的文化与情感交流,并形容两地情谊如同“走亲戚”般亲近。

他於昨晚砂宁德公会举办的欢迎晚宴上这麽表示,“先辈用锄头开辟新天地,我们则用画笔描绘新画卷。一为物质、一为精神,两者意义同样深远。

他也说,虽然当天气温超过30度,但访问团成员感受到的是大家“至少100度的热情。

他指出,中马两国友谊源远流长,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交往,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留下历史印记,近代抗日战争中更有赫赫有名的南侨机工为中国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特别是福建福州乡贤黄乃裳,曾率领八名弟子漂洋过海,拿著锄头在诗巫垦荒开田,开创‘新福州’,奠定了华社繁荣的基础。”

他高度赞佩诗巫华社前辈秉持中华民族“开山辟海”的奋斗精神,克服艰辛在异乡闯出新天地,值得後人敬仰。

中馬友誼開啓新篇章

他也说,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马来西亚,为中马友谊开启新篇章,也为双方交流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正是趁著这股东风来到诗巫,就像走亲戚一样。在街头看到满街的中文、听到家乡话,我们倍感亲切与自豪。

“我们非常珍惜这次活动,朋友越走越近,亲戚越走越亲。”

他希望藉此机会高举友谊大旗,让它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并鼓励大家常到祖国和家乡走动,感受中华民族壮丽的自豪感。

他并引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十六字方针,“以心相交、以诚相待、以义为持、以和为贵”,认为这应成为中马两国、宁德与诗巫深化友谊的重要纽带与良好开端。

他诚挚邀请大家“常回家看看,看看宁德、看看祖国、看看家幺与亲人”并祝愿“宁德与诗巫两地友谊方古长青”。

陳則生:兩地畫家參展中馬藝術文化深度交流

砂拉越宁德公会昨晚举办欢迎宴,迎接来自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的画家,与诗巫画家共同参与“飞跃山海,丹青结缘”交流展,促进中马两地艺术与文化的深度交流。

该会署理主席兼晚宴筹备会主席本固鲁陈则生表示,这场交流展不仅是艺术交流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情感的传承。

他向远道而来的宁德市艺术代表团、诗巫画家以及出席晚宴的嘉宾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谢意。

他回顾,百多年前,先辈们带著锄头与“苯基”漂洋过海,从中国福建古田来到砂拉越,开荒种植橡胶,奠下了艰苦奋斗的基业。如今,从锄头到画笔,从拓荒农业到文化艺术交流,见证了时代变迁与文明延续。

見證時代變遷文明延續

“我们正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全球迈入高科技与智能化的新阶段。希望未来,中国的先进技术与创意产业,能如同先辈带来锄头与希望一样,为砂拉越注入更多智慧与合作的种子,激发新的活力与动力。”

他指出,文化与科技虽属不同领域,却同样能改变生活、提升社会水平。正如这场画展和晚宴,不仅是艺术的聚会,更是心灵的交流,也是未来合作的新起点。

与嘉宾大合照。前排坐者 右3为中国福建省宁德市画家交流团总领队缪又凌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