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砂拉越彭城刘氏公会将於9月17日启程赴祖籍地作9天8晚的厦门、泉州、莆田、闽清、尤溪、闽侯、永泰、惠安等地返乡祭祖文化习俗考察之旅。该会於昨晚进行了一项授旗仪式,邀请永久名誉会长天猛公拿督刘利民主持,以壮行色。
劉利民授旗壯行色,祖籍地考察團917啟程
劉利民:推動經貿合作
砂拉越彭城刘氏公会永久名誉会长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在致词时表示,“返乡探亲文化商业考察之旅”的授旗礼,这面旗帜,不仅是刘氏宗族的荣耀象徵,更承载著宗亲情谊与家国情怀。
他说,刘氏宗亲根源於祖地,发展於南洋。世代以来,无论身在何方,我们始终心系祖籍、慎终追远。这一次的返乡之旅,既是对祖先的敬仰与追思,也是推动宗亲团结、文化互动与经贸合作的重要契机。
“愿大家带著旗帜出发,秉承刘氏家风,展现砂罗越宗亲的风采,并在交流互动中寻求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劉世南:瞭解習俗文化
砂彭城刘氏公会会长刘世南在致词时表示,砂拉越彭城刘氏公会於19世纪78年间,由9位发起人:灿源、乃荃、贤任、邦光、贤英、咏芝、会乾、嘉金、世南所创始。岁月疾走,迄今将届半世纪矣。
他说,闽清刘氏南迁之历史,当以公元1901年在黄公乃裳号召之下,首批抵达诗巫者为先导,当中有吾族先辈家洙、振舜、兆基、兆富诸公。殆及孝廉回国,家洙公遂受托领导“新福州”同乡,终其生不但为族人之领袖,且正式受当地政府委为诗巫第八区区长兼区长团团长。劳绩昭著,政府倚之,社会重之,吾族之光也。
“吾族有识之士,三度倡组修谱委员会,编修族谱。第一次於一九五七年出版‘彭城刘氏迁殖诗巫族谱’、第二次重修定名‘砂拉越彭城刘氏族谱',由1980至1982年,历时3年,方告杀青。第三次修谱於2007年5月间出版。”
他说,据刘氏谱记载;凤岗刘氏迁至闽清六都主要三大系系台峰、凤洋、玉阪。
一、六都台峰(巷尾)刘氏,於宋庆元六年(1196年)由11世孙智公迁来。
二、六都凤洋(佛堂前)刘氏,於元末(1350年)由13世孙尧孟公迁来。
三、六都玉阪(阪中)刘氏,於明洪武二年(1360年)由15世孙维济公迁来。
他表示,犹记1994年10月24日,祖居六都玉阪、台峰,二地刘氏宗祠同日举行重修落成典礼,此间由创会会长会干率团六十馀人赴贺。时寓县城梅城宾馆。此番一行团员高达126人,宿梅溪五星级新启源酒店,故地景物市况可有很大差别,甚慰老怀。
“岁月疾走,距首次回梅溪祭祖,时已逾三十二载矣,而今尚能再次参团者,为数偏低。余忝为吾会发起创始者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历任书记逾二十年,稍後任副主席、副会长多届,去年杪承乏会长之职,职务的转换,即是角色的变化,更是责任的承接。此番领队返乡祭祖,期能带领年青族人了解闽清习俗与文化。”
劉恭福:探尋合作機
此外,主席县议员刘恭福在致词时则表示,此次行程意义非凡。
“我们的祖先自清末从福建、广东等地漂洋过海来到砂拉越,在诗巫、泗里街等地披荆斩棘,创下基业。彭城刘氏的血脉里始终流淌著‘忠孝传家’的祖训,而此次返乡不仅是寻根祖的文化之旅,更是传承家风、凝聚族魂的精神回归。正如彭城堂的历史所昭示的,我们的家族自汉朝彭城一脉延续至今,始终以‘敦亲睦族、崇文尚义’为立族之本。”
“尤为难得的是,本次活动由天猛公拿督利民宗长担任名誉总领队。作为砂拉越华教领袖和杰出侨领,他继承父亲拿督斯里刘会干博士的遗志,毕生致力於教育公益与族群团结。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不仅要完成祭祖探亲的家族使命,更要以“文化为桥、商业为翼”,搭建中马两地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他说,此行也将深入考察祖籍地的产业资源,探寻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机遇,让祖先开拓南洋的拼搏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当我们接过这面象徵使命的旗帜时,肩头承载的不仅是家族的期许,更是文化传承的责任。希望大家在行程中:一要心怀感恩,以庄重仪式祭拜祖先,让子孙後代铭记自己是“刘家子弟”;二要虚心学习,深入了解祖籍地的非遺文化和发展经验,将其融入砂拉越的多元文化土壤;三要积极作为,在商业考察中展现砂拉越华商的诚信与魄力,为两地经贸合作牵线搭桥。”

砂拉越彭城刘氏公会永久名誉会长天猛公拿督刘利民(前排右8)授旗予该会会长刘世南及该会主席县议员刘恭福。右3起为执行秘书陈俏颖、刘恭晖、秘书长刘锦虎、马拉端刘氏公会会长刘志敦、名誉顾问拿督斯里刘恭财。左3起为青年团团长刘健琅、副主席刘平昌及署理主席刘会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