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巫省华团资讯与研究组主办之“心脏病医学讲座会”于2024年12月6日(星期五)晚上7时在诗巫省华团二楼常青堂圆满举行。此次讲座会反应不俗,吸引共逾90人出席聆听,更深了解关于心脏病的预防、早期发现、治疗及日常管理的知识。
筹备会主席兼资讯与研究组主任黄永安致词。
黄永安:实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离健康近一步
首先,我谨代表本次心脏病医学讲座的筹备委员会,向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作为本次活动的筹备会主席,我要特别感谢每一位到场的朋友,是你们的热情参与让这场活动充满意义。并特别向我们的主宾YB钱进一先生(未克出席,杜永健市议员代表)及讲师徐恩斌医生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今天,我们邀请了砂拉越心脏中心心脏病专家徐恩斌医生,他将为大家分享心脏病的预防、早期发现、治疗和日常管理的科学知识。通过他的讲解通俗易懂,既有最新的医学成果,也有贴近生活的实用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内容,大家能对心脏健康有更多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更好的行动,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我们的身体器官是最难买到的器官。心脏病也是影响全球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它不仅给患者本人,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告诉我们,心脏病是可以预防和管理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在这里,我也要特别提醒大家:心脏健康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它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努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等,保持积极的心态和适当的运动,都可以让我们离健康更近一步。
其实,我们应该感到幸运。砂拉越心脏中心在2023年被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为亚太地区最佳专科医院(心脏病学)医疗室。它是一间拥有世界级设备的医疗机构,为整个砂拉越提供心脏医疗服务。我们的徐医生就是该中心主治专科医生之一,今天晚上我们深感荣幸能够听到他的解说,并且让大家有预防性看待心脏问题。深感幸福。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到来,也感谢所有参与筹备工作的每一位同仁,是你们的努力让这次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希望大家今天能够学有所获,并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带回家,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
主宾诗巫省华团名誉顾问暨武吉阿瑟区议员钱进一致词,由诗巫市议员杜永健代表。
钱进一:生活中实践健康理念,提高醒觉远离心脏病
武吉阿瑟区议员钱进一说,心脏病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而是整个社会亟待解决的公共健康挑战。因此,提高民众对心脏病的醒觉尤为重要,通过教育和宣传,能让更多人认识到心脏病的危险性和可预防性。
他透露,近年来,马来西亚心脏病患病率令人担忧。据统计,心脏病长期位列我国十大死因之首,对许多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心脏病的预防需要从生活方式开始。根据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饮酒和长期压力是诱发心脏病的主要因素。”
运动改善心血管减体重
也为诗巫省华团名誉顾问的钱进一建议在日常健康饮食上,要减少高盐、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的比例,选择低胆固醇、高纤维的膳食。
钱进一未克出席心脏病医学讲座,讲稿由其代表杜永健代读。
“我们要坚持运动,每个星期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这不仅能改善心血管健康,还能有效减轻体重。”
抽烟饮酒损害心脏健康
钱进一也呼吁减少抽烟和饮酒,因为这两者会直接损害心脏健康,减少这些习惯也是对自己和家人的负责。同时,也要学会管理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通过冥想、听音乐或参与社区活动来释放压力。”
他说,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能够帮助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心脏病带来的威胁。
“这场心脏病医学讲座不但关乎健康,更关乎生命质量,希望通过讲座,大家能够学会如何更好保护自己的心脏,并把这些知识传递给家人和朋友,也能激发起行动力,从日常生活中实践健康理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更加健康、幸福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讲师徐恩斌心脏专科医生分享。
徐恩斌:大马头号杀手,日均50人死于心脏病
砂拉越心脏中心心脏科顾问徐恩斌指出,心脏病是当前全球最普遍的致死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700万人因心脏病离世,其死亡率是癌症的两倍。
“这意味着每3至5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以美国为例,2020年平均每34秒就有一人因心脏病死亡。”
他称,心脏病是马来西亚的头号杀手,尤其在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中表现尤为突出。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约有50人因心脏病去世,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且城市居民的发病率更高。
徐恩斌透露,从2010年至2018年,马来西亚因心脏病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死亡率从13.7%(9371人)增至15.6%(18267人)。
心血管阻塞是根本原因
徐恩斌说,心脏病的根本原因是心血管阻塞。斑块是导致血管阻塞的主要因素,其主要成分为脂肪、细胞和钙质。随着斑块在血管中的堆积,血管腔逐渐缩小。
“当血管阻塞达到50%以上时,患者可能尚无症状,但若阻塞达到70%以上,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等症状,这是由于血液循环受阻,心肌缺氧所致。”
他称,斑块分为稳定性和不稳定性两种。稳定性斑块含较少脂肪,多为纤维和细胞,通常通过长期积累导致血液流动减缓。而不稳定性斑块脂肪含量较高,易破裂,一旦破裂会导致血块迅速形成,阻塞血液流通,从而引发心脏病发作。
徐恩斌于心脏病医学讲座上指出,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和不可控两类。
可控因素为肥胖、糖尿病、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和抑郁;不可控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因和种族。
“年龄越大,心血管阻塞的风险越高。家族病史也是重要风险之一,如果亲属曾患心脏病或中风,本人患病风险将增加50%。此外,在马来西亚,印裔的心脏病发病率高于华裔和马来族群。”
胸痛是典型症状
徐恩斌说,心脏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胸痛,疼痛位置通常在胸部中间或左侧,严重时可蔓延至下巴、肩膀或左臂。疼痛感通常伴随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冷汗和头晕,持续时间可能长达30分钟甚至更久。
他称,男性患者症状通常较典型,如胸口压迫感,而女性患者(尤其年长女性)症状较不明显,可能表现为疲倦、恶心、头晕等。若上述症状持续30分钟以上,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心脏病发作时,我们应保持冷静,立即休息,松开衣物,尽快求救,或服用甘油三硝酸酯(GTN)缓解症状。如果服药后疼痛仍持续10至15分钟,应拨打急救电话。”
徐恩斌透露,在医院,医生通常会通过心电图、抽血等方式确诊是否为心脏病发作。一旦确诊,将给予溶解血块的药物,并根据情况安排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导管进入血管,注射造影剂观察血管阻塞情况,必要时可通过支架疏通血管。 手术风险极低,成功率高,通常患者只需住院3至5天。”
预防心脏病首要任务,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心脏中心心脏科顾问徐恩斌指出,预防心脏病的首要任务是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他透露,其中,吸烟是导致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在砂拉越心脏中心,90%30岁以下因心脏病发作住院的患者均为吸烟者。停止吸烟一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可降低50%。
为了减少心脏病的风险,他建议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每个星期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多摄入蔬果,避免高脂高盐的饮食。
注意BMI和腰围
“此外,要保持标准体重,亚洲人的体重指数(BMI)应保持在23以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低于7%,60岁以下者建议控制在6.5%以下。”
徐恩斌说,在胆固醇管理方面,曾有心血管阻塞或心脏病、中风病史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值应保持在1.4mmol/L以下。男性腰围建议少于90公分,女性少于80公分,以降低风险。
徐恩斌称,当心血管阻塞超过50%时,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服用降胆固醇药物和抗血栓药物,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对于心脏检查,他强调,没有任何医学指南建议无症状人群进行常规心脏检查,因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种检查可以降低心脏病的发病率。
“然而,具有家族病史、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曾有中风或肥胖问题、年龄超过40岁、男性可考虑进行心脏检查。”
他说,有多种心脏检查的方法,包括运动负荷试验,这类检查费用较低,可评估心脏的运动能力,但无法直接观察血管状况。
徐恩斌指出,心电图检查可评估心脏功能和心瓣膜情况;断层血管扫描的准确性更高,可用于排查血管阻塞,但需确保肾功能正常,且存在一定辐射风险。
“血管摄影能直接诊断血管阻塞,具一定风险,仅在其他检查异常时我们才会推荐。”
对于是否需要服用降胆固醇药物,徐恩斌强调,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心脏病风险综合判断。一旦开始用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目标值也会根据风险级别而定。
他补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通过戒烟、规律运动、健康饮食以及适时的健康检查,能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转载自星洲日报)
全体出席者合影。
诗巫省华团副会长苏少萃(右四)赠送纪念品予主宾诗巫省华团名誉顾问暨武吉阿瑟区议员钱进一代表诗巫市议员杜永健。左起为诗巫省华团妇女组秘书黄维玉、主任林国玉、时势组主任陈秀凤及筹备会主席兼资讯与研究组主任黄永安;右起为诗巫省华青团团长许为建、诗巫省华团副会长严学德及奖助贷学金组主任徐鋉芸。
诗巫省华团副会长严学德(右四)赠送纪念品予讲师徐恩斌心脏专科医生。左起为诗巫省华团妇女组秘书黄维玉、主任林国玉、时势组主任陈秀凤及筹备会主席兼资讯与研究组主任黄永安;右起为诗巫省华青团团长许为建、奖助贷学金组主任徐鋉芸及副会长苏少萃。